本帖最后由 獨覺同人 于 2016-4-19 15:49 編輯
侄孫兒叫喻詩緣,不過怎么看也看不出他哪里長得像詩人,怎么就與詩歌有緣了。據考證,我們老喻家有派行曰“忠厚傳家遠,詩書衍澤長”,他就是詩字輩的,故爾有此雅號。
詩緣小朋友是我們家族的長曾孫,他的出生,讓我的父親生前享受到了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小家伙也因此備受一家恩寵。出門回家的叔叔、姑姑們,必然少不了給他帶一份禮物。較之自己的寒磣童年,還真有些嫉妒他了。
當然,我們童年的快樂他也是無法比擬的。那時候村上孩子多,男男女女,出去漫山遍野,跟蚱蜢進了稻田一樣。結伴打豬草、摸螺螄、釣黃鱔、撈魚摸蝦、偷西瓜、看露天電影、打仗……家家孩子多,父母又要掙工分,沒時間管理,也沒精力照看,我們基本都是自生自滅。孩子一多,家長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可能就淡薄。我們成天在水里摸河蚌,采菱角,扎猛子,很少有家長喝斥、阻攔。反而很少聽說哪里淹死小孩了。不像現在的孩子,一掉進水里就像秤砣入井,除非正好有人見義勇為,否則都無法自救。那時我們上樹摘桃子、桑葚,或者掏喜鵲窠,練就一身飛檐走壁之功。偶有失足,從樹上掉下來,人都摔啞了。不要緊,一會自己就能回過神來,爬起來后先找桃子,在身上揩一揩,若無其事地大口啃桃。
侄孫兒的物質生活肯定不是我們當時的野毛桃所能媲美的,很多東西他都不屑一顧,喝牛奶還要看品牌。經常見他一腳踩著滑板車,一手捏著一罐牛奶,仰著脖子吸溜著。固然兩條鼻涕有時會流到嘴邊,使勁吸回鼻腔就行了。并不時旋轉著牛奶罐,撲撲撲地發出很大聲響,以便全方位地吸盡罐內各個角落殘存的牛奶。
不上學時,小家伙便百無聊賴。村上同齡孩子比大熊貓還金貴,便只好踏著他的滑板車四處漫無目的地游蕩,追個貓打個狗什么的,偶爾看到麻雀打架,從屋檐打落到地上,難解難分,他便興致勃勃地立定觀戰。多數時候我倒成了他不可多得的伙伴。我前腳一到家,不到一分鐘,他便不知從哪個角落里冒出來,豁著門牙出現在我面前,并查詢一下我當日的行蹤以及隨身行囊。倘若帶回什么吃的,即使他很想吃,也不直接提出來,而是迂回地詢問,這是什么東西?哪來的?一副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樣子。基本屬于明知故問。
他媽媽淘汰給他一只手機,游戲玩得精熟。經常到我這來蹭網,玩著玩著,突然沒電了,還沒等我表示一下關切之情,他已經麻利地從兜里掏出隨身攜帶的充電器,問:“二爹,插座在哪?”
買香煙的任務很多時候是委托他代勞,自然好處費是少不了的,香煙買回來時,他的嘴角必定叼了一根辣條,嘴唇當然便是紅辣辣一圈了。
倘若問及學習情況,便有些羞赧地縮縮脖子,報之一笑,然后繼續氣定神嫻地在手機上奮勇殺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