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檔立卡貧困戶汪義林,是徐橋鎮桃鋪村地地道道的樸實農民,一直在家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4口人,不僅要照顧年邁的老母親,還要掙錢供兒子讀書,一家的經濟負擔全部落在他的肩上。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2014年5月他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缺乏資金支持,而且更缺乏勞動技術。自從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在村委會和幫扶聯系人的幫扶下,憑著樸實的韌勁和脫貧致富的希冀,逐步走上養殖肉羊產業脫貧致富之路,為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奉獻著自己辛勤的汗水。 不等不靠建羊圈。2016年5月份,桃鋪村委會和駐村扶貧工作隊根據貧困戶產業發展現狀,針對農戶養殖業發展制訂“示范引領、穩步推進”的養殖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汪義林抓住這一機遇,積極向桃鋪村委會申請,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的幫扶下,申請到了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萬元和村級互助資金3萬元,又通過親朋好友的幫助自籌1.5萬元,在自家荒山上新建了一個占地170平方米的肉羊養殖圈舍,存欄80頭的新型肉羊養殖示范場順利建設完成。2017年3月份,在省農科院的幫扶下,通過“貸羊還羊”的模式引進了10只母羊和1只公羊。 上門服務解難題。羊圈建成之后,養殖技術成為困擾汪義林的一大難題。駐村工作隊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協調邀請省農科院畜牧專家上門進行技術指導,開展現場技能培訓和技術服務,免費發放養殖技術資料,手把手地教他養殖方面的技術,講解養殖突發事件的處理及疫情防治等。并多次參加全村舉辦的肉羊養殖技術培訓班,面對面的與省市縣畜牧專家進行現場互動交流,逐步解決養殖技術難題。通過鎮村兩級干部的大力幫扶,汪義林的羊圈,在他的精心勞作下,漸漸步入正軌,掌握了一定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了養殖肉羊的積極性。 肉羊養殖效益可觀。通過兩年的努力,汪義林家的肉羊養殖場迎來了“春天”,2017年底,養殖場出欄了80頭肉羊,每只羊收入大約1000元左右,就為他家帶來了2.5萬元的收益。為拓寬銷路,在傳統銷售模式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充分利用農村電商銷售平臺等多種途徑,幫助汪義林在網上和微信群進行銷售。同時,他在自己地里種植了3畝玉米用于肉羊飼料,保證肉羊品質。通過發展養殖產業,汪義林家于2017年實現了穩定脫貧。 三年多來,經過幫扶人員的不懈努力,不斷多次深入與汪義林溝通,不斷鼓勵他們靠自己雙手脫貧致富,汪義林和妻子倆人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依靠勤勞雙手奮斗,意志堅定要摘掉貧困戶帽子。有了正能量的加持,汪義林夫妻倆不止學會了肉羊養殖技術,更懂得了勤勞致富。不僅大大提高了家庭的整體收入,解決了兒子上學的問題,還讓家庭收入從以前一年四五千收入,變成了兩萬多元。(虞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