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泊湖風76405 于 2020-10-12 09:50 編輯
這是一篇我在2014年8月6曰寫的,被省市經濟信息中心刊登在政府網站專欄文章選編的內部資料文章,安慶市政府在<<建言獻策促發展>>專刊全文發表,今原文發帖在徐橋論壇,筆者認為這是徐橋最大的民生工程.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通知,要求各省選擇符合條件的不同層級市、鎮作為試點上報發改委,尤其針對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這也將成為近、中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
安徽省太湖縣徐橋鎮具備設立“鎮級市”的軟硬件之一切條件(請見本人曾發帖“徐橋擴鎮設市是推進城鎮化建設大手臂、大作為”文)。在此,筆者再次申述徐橋設立“鎮級市”之理由: — 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好。 太湖縣徐橋鎮始建于清咸豐年初,已歷150余載,位于太湖縣城西南,與宿松、望江二縣毗鄰,與江西九江市、南昌、湖北武漢、安慶市區形成城市圈。置身大別山,背依獅子山,面臨大長江。滬蓉高速、合九鐵路、合安九城際高鐵穿境而過,泊湖水路直通長江,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二 人口數達到要求,且文化底蘊深厚,建市體現城鎮化建設的“新型”之意。 徐橋鎮現有人口5.2萬人,不包括三省三市縣五鄉鎮經常性流動3萬人口。如果把原歸屬于徐橋鎮的大石鄉合并過來,加之把周邊江塘鄉畢嶺村、新倉鎮的茗北村劃過來,人口超過11萬。徐橋鎮建市將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地貌,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使城市內涵更豐厚,魅力更突出。可以山—獅子山、香茗山為核心;以水—東西泊湖、長江為紐帶;以文—墩上古人類遺址,水鄉名剎楊泗古寺,古色古香的石板老街,徽派建筑,百舸爭流的水碼頭和地方民間文藝十番鑼鼓、連槍舞、廣場舞、黃梅戲小調等為內涵;以休閑娛樂—東湖景區、國電風力發電風景為特色;全力打造“山、水、文”城。 三 社會評價度,認可度具佳,設立鎮級市輻射大。 徐橋鎮六十年代是國家工商總局全國206個商業聯系網點之一,1999年被列為安慶市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被定為安徽省中心建制鎮,2003年被確立為全省重點中心鎮,同年底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重點鎮,2009年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入首批擴權強鎮試點鎮一副縣級建制鎮,2014年7月31日又被中央住建部財政部等七部委評為全國重點鎮(太湖縣唯一鎮) 。設市可輻射帶動周邊望江縣長嶺、雅灘,宿松縣高嶺,太湖縣江塘、城西、新倉、晉熙等鄉鎮及縣城的經濟發展和功能驅動作用。 四 徐橋鎮社會經濟、財政收入超常規持續發展,工業園區日新月異,產業規模、城鎮風貌等都已具備“鎮級市”之量化要求,素有“小上海”之稱。徐橋改鎮設市更能體現出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五 徐橋鎮在時代浪潮下,已經發展成:在經濟意義上由農業地域化轉變為城市地域化;在管理意義上,基本實現“扁平化”;在文化意義上,城市文明已向農村地區擴展傳播,農民已具備城市市民基本素質。 六 徐橋設立“鎮級市”意義重大。 設立“鎮級市”,城市回歸本來的意義,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積極作用不言而明。其一有利于真正形成功能互補的城市群,可以有效緩解大中城市的壓力,逐漸從“大城市病”中走出來。其二鄉鎮的投資環境將會得到空前的優化升級,可以推動我國經濟更加均衡發展;其三,人們可以就近完成生活水平與生活方式的市民化,城市化進程中的住房、社保等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七 設立鎮級市無疑更符合潮流,也更有利于城鄉社會 經濟一體化進程,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突破口。徐橋設立“鎮級市”將破解城鎮化建設難題是個探索,標志著歷史的進步,將永載史冊,世代人為之歌頌。 八 過去,在“鎮級市”名正言順之前,各地基本上采取的是“強鎮擴權”或者“強鎮升格”;現在“鎮級市”的正式推出,為“擴權強鎮”的徐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應該說是省市縣首選設立“鎮級市”的試點。 九 城市化的進程不可逆轉,農村土地、山、林、場逐漸轉向“合作社”、“股份制”、“承包大戶”、甚至“大集體”,大部分農民都將走向城市,未來的農村也將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之下發生巨變,農民自然會發展為農業工人,屆時,農民與市民的根本區別將逐漸消失。徐橋先行先試,走在時代前列,未嘗不可。 十 縱觀安徽省也好,近閱安慶市也好,還是獨覽太湖縣也好,唯在這首輪開展新型“鎮級設市”模式試點中,徐橋鎮是歷史和時機的選擇,首出一指,恰當正時,因此希望從基層鄉鎮、縣領導起始高瞻遠矚,極大重視,運籌帷幄;到市、省, 中央高層領導決策千里,指點江山為千秋萬代謀福祉,做改革開放開拓創新之先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