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二大噶辦酒,同樣的禮節,同樣的款待,我記得下午兩點半又開始喝,二媽是個心直口快的大嗓門,博愛,多禮,提前唔一碗突斤肉忒我吃(專門叮囑:莫汗客幾個老吖一樣,嗯先吃飽些,客幾個一喝起酒來不曉得噶啵噶姓么事,莫喝許多)中午我喝滴少滴,泰山幾個一樣滴喝,心心相惜,交談甚歡...... 推杯換盞眾生癲, 賓主相逢樂呵天。 酒源流長百世遠, 豪情萬丈笑人間。 初三早上四大,中午五大,初四早上泰山自家,不過后面幾頓我喝酒就喝滴少些。 女婿上門做圓子,初二 傍晚一共挑三擔到韋屋氣嘎(提前浸好洗干凈的糯米),大姐夫,大姐,我,老婆(泰山四個女兒,我是排行老二) 土巴地汗,先用土磚周圍搭個框,底哈鋪稻草,灶里挖稻草灰,鋪均勻柔軟,用棉被單鋪好,有講究,鋪平,鋪大(按照漿料的多少預算搭框架,漿料不能積太厚,不好吸干凈里面的水分)把噶來滴糯米漿,選高處均勻往下倒,順其流淌。等第二天水分吸干凈后,把它搬起,拗成一小塊一小塊,個頭要均勻,約雞蛋的三分之二大小。 蒸圓子,鍋里放水,蔑蒸上隔一層棉布,將吸干水分的糯米塊間隔均勻的擺好,灶里塞干的胚材火,火越旺越好,灶頭有專人掌控圓子蒸熟的狀況。 揉圓子,蒸好滴圓子倒入大木盆里,用棒槌,酒瓶兜,搟面杖用力拗,揉,這個活一般是女婿滴個(我和大姐夫),要有勁,不能有拗不開的。 做稞,包餡,手上沾點粉(提前配好)把揉好的圓子做成差不多的大小,里面包上餡(炒熟的芝麻加白糖,提前拌均勻)封口密實,不能漏餡 粑印(有專門的粑印或用茶碗代替),用來做成相同的大小和美觀(有的粑印里面刻有花紋) 點紅(用筷子大頭橫直破開一點,成四點梅花形狀)在上正面沾上洋紅,做綠(一般做喜事用柏枝)沾上洋綠。 做好的圓子用大蔑塞均勻擺放(要鋪上被單,每個之間要有一點間隙,不能粘到一起),擺放在堂屋通風處,第二天才可以收到稻蘿里。待女婿回家時擔上,發給同村的挨家挨戶。 四 初識泰山 泰山兄弟排行老大,一生辛勞,地道的莊稼人,四個女兒,田地多,除本身的莊稼外也不閑著,收破爛,打零工。 泰山多才多藝,熬糖,打豆腐,炸米子,敞豆粑,編蔑蘿皮蘿,做茶葉,自己搭豬圈,做稻場(一天磚匠都扭學)開手扶拖拉機...... 每到臘月邊上,泰山就很忙,忙著炸米子,周圍幾個屋場到處炸米子,我沒怎么學會,大姐夫跟泰山到處炸米子。 炸米子,有很多講究,一般首選粳米,其次糯米/雜交米,米要干,不能有水分(但是米不能曬,只能曬稻谷,多曬幾次的稻谷可用來炸米子) 炸米子的材火要胚材,拉風箱的均勻的控制火勢。 氣壓控制:一般糯米的氣壓在0.7Mpa,粳米和雜交米氣壓高一點在0.8Mpa,在遇到中間漏氣的情況要把罐口敲敲緊,如遇到已經0.6Mpa的氣壓了,有漏氣現象,則要邊敲罐口,邊加大拉風箱,火勢加大,盡快達到放炮的氣壓。 放炮,也要一定的膽量和腳勁,手勁,對于我外行人來說,總擔心它會炸,每次開炮完后,罐里要用鋼纖捅干凈罐壁上的殘留(遇米潮濕尤為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