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豆粑香,農家歡樂忙 太湖鄉間過年燙豆粑的習俗是非常盛行而隆重的。由于燙得多,工序也多,三兩個人手是不夠的,為此一個屋場往往搞聯合行動。每年臘月,一到,全屋場商定各家燙豆粑日期,然后逐戶進行。一般每家都要燙上兩三百斤糧食的豆粑,以便吃到來年的端午節前后。被輪到燙豆粑的人家要提前做好打掃衛生、準備器具、清理場地工作。 屆時很多人集中于一家,淘洗的、磨漿的、和漿的、鍋上的、灶下的、傳送的、操刀的形成了一條分工明確的流水線,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主人一般沒有固定分工,只做一些應急、跑腿、調度、傳喚等零雜活,但也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主人看似漫不經心,可是他卻在非常認真地執行技術監督與質量檢查的任務。燙豆粑時,男男女女,嬉笑聲、調侃聲不絕于耳,煞是熱鬧。這也是全屋場的大姑娘、小媳婦大顯身手、炫耀自己的絕好機會,誰心靈,誰手巧,誰最能干,誰最能說會道,都想得到他人的夸獎。 燙豆粑的每道工序技術要求很高,比如,燒火的不內行,會把豆粑燙焦;操刀的不老練,會把豆粑切得粗細不勻,甚至會出現半刀或連刀。如果主人發現誰在技術上達不到要求,一定會委婉地把她替換下來,被替換下來的人認為是大跌面子的事情,甚至會不辭而別。就這樣熱熱鬧鬧、忙忙碌碌從清早持續到次日凌晨方告結束。天一亮,主人一定差派孩子們提上滿滿一籃新鮮的整張豆粑,送往外村的親戚朋友,盡管親戚家翌日也可能要將自家制作的新鮮豆粑送過來,但人們仍然樂此不疲。過年的氣氛也就在這互送豆粑中逐漸濃厚起來。 實行生產責任制之前,農村糧食比較緊缺,人們一般都是將豆粑摻上青菜煮著吃,只有貴客、稀客登門,才舍得給客人炒上一碗純豆粑。如果加上兩個荷包蛋,或用臘肉燜豆粑,那一定是招待非常尊貴之客。如今,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市場經濟的搞活,你只要到太湖,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新鮮的太湖豆粑。甚至遠離故鄉的太糊人,每到年頭歲尾,都會收到一大袋從老家捎來的曬干了的太湖豆粑。他們收到這樣一份凝聚著親情、鄉情的禮品后,一定會以自豪、炫耀的語氣向其同事和朋友說:“請嘗嘗我老家的土特產——太湖豆粑吧!”
mmexport1474708776284.jpeg (72.87 KB, 下載次數: 1576)
下載附件
2016-9-24 17:56 上傳
mmexport1474708781162.jpeg (72.76 KB, 下載次數: 1582)
下載附件
2016-9-24 17:56 上傳
mmexport1474708788019.jpeg (34.25 KB, 下載次數: 1581)
下載附件
2016-9-24 17:56 上傳
mmexport1474708792280.jpeg (45.54 KB, 下載次數: 1580)
下載附件
2016-9-24 17:56 上傳
mmexport1474708795892.jpeg (78.09 KB, 下載次數: 1584)
下載附件
2016-9-24 17:56 上傳
mmexport1474708799076.jpeg (83.71 KB, 下載次數: 1589)
下載附件
2016-9-24 17:56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