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點二十分,人們已經進入了夢鄉,農村的田野已經是萬籟俱寂了,只能聽到風聲瑟瑟作響。“叮鈴鈴、叮鈴鈴”,突然,還在沉睡的虞生根被一陣手機鈴聲從美夢中驚醒。“睡了吧,今晚有產業扶貧工作任務,縣里要求立即上報資料,你趕緊起床”。睡眼朦朧的虞生根只好從溫暖的被窩里爬起來,穿上衣服趕到單位辦公室的電腦前,認真仔細地填報著資料。作為一個基層產業扶貧工作者來說,這樣的加班加點報送材料已經司空見慣了。 勇挑扶貧重擔 虞生根系太湖縣徐橋鎮農業綜合中心工作人員,負責全鎮產業扶貧工作,“當初,單位選擇我作為產業扶貧工作的負責人時卻有些猶豫,而且也深知產業扶貧工作涉及面廣,覆蓋面大,更知道有許許多多的報表、資料要我收集整理歸檔,遇到各種困難還要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好、處理好,工作任務重、責任大。”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虞生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產業扶貧工作任務,雖然工作辛苦,但更敢于擔負責任。從此,他就在產業扶貧工作崗位上一直努力工作著,并多次接受省、市、縣各級檢查驗收。 產業扶貧惠萬家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主戰場。產業扶貧又是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的重中之重,虞生根也深知身上肩負的責任和擔當。他深入田間地頭、貧困戶家里,鼓勵貧困戶發展產業,給予他們技術指導,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樹立信心,按照“部門協作、不漏一戶”的原則,虞生根認真組織開展貧困戶自主產業發展項目驗收和核查,高質量完成了2019年及2020年的產業發展項目驗收和資金發放工作,共發放產業扶貧到戶資金300多萬元,為貧困戶產業發展實現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扶貧必須扶志 虞生根在基層工作了三十余年,與老百姓打交道的時間長,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訴所求,只有解決貧困戶的“等、靠、要”的思想,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才能讓貧困戶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家庭里感到關懷和溫暖。因此,在到戶產業發展的同時,虞生根更加注重貧困戶的自身發展,注重貧困戶的思想教育,注重貧困戶的科技文化素質的提升,虞生根總是用一些身邊的事跡去感染他們,總是用一些身殘志堅的人物去激勵他們,讓他們明確了勤勞致富的方向,讓他們堅定了脫貧致富的源動力。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虞生根認為,只有把產業扶貧的政策惠及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只有把產業扶貧政策落到實處,憑著貧困戶們的一股干勁和拼勁,幸福的日子不會太遙遠,小康生活就會很持久。 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虞生根認為要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和任務,要一如既往的加油干,任何時候都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把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運用于產業扶貧工作中,要把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重要思想落實到田間地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徐橋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