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216262342_副本.jpg (61.37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17-4-15 17:17 上傳
九十年代以前,鄉(xiāng)下人都喜歡吸煙。因為那時經(jīng)濟條件差,買不起香煙,都是在自家菜園地里興種黃煙。到了冬天請煙匠師傅做黃煙。幾乎每家每戶都要做一撮(大約20來斤)黃煙,這樣一年到頭就有黃煙吸了。
吸黃煙的工具是煙筒,徐橋叫黃煙筒棒。煙筒有兩種,一種是銅制的水煙筒,這種煙筒造型精美,小巧玲瓏,但因為是銅制品,材料價格昂貴,加之制作工序復雜,一把普通的水煙筒價值也在100多元。所以,當時有水煙筒的人家都是條件比較好的。大部分鄉(xiāng)下農(nóng)民用的都是旱煙筒——苗竹棒子裹的煙筒。大部分人家不少于2支旱煙筒棒子,長棒子的放在家里,短小的隨身攜帶。
黃煙筒也是由銅匠制作的。記憶中,銅匠師傅用扁擔一頭挑著風箱,一頭挑著一只大竹筐,竹筐里裝著碎銅、碎鐵、鐵錘、鐵砧和一只小板凳,一年四季行走在鄉(xiāng)村的每一個屋場。
兒時的我常常能聽到銅匠師傅的大聲吆喝:“裹煙筒哦!裹煙筒啊!”聽到吆喝聲,男人們就像女人和小孩聽到了賣雜貨的撥浪鼓聲一樣,喜不自禁。哪怕是在田間勞作,也會丟下農(nóng)具,回到家里迅速地拿出早就藏在家里的煙筒棒子(大拇指粗的苗竹,專門用于裹煙筒的),跑到稻場上,遞給銅匠師傅。
銅匠師傅拿著苗竹棒子,左瞧瞧,右看看,根據(jù)棒子的粗細、大小和形狀,確定煙筒的式樣。有時銅匠師傅也帶著煙筒棒子,讓你自己挑選,價錢當然要比自己提供的竹棒子貴得多。
煙筒棒子看似簡單,其實也有貴賤、粗劣之分,所有吸黃煙的男人都為裹一支自己心儀又讓人羨慕的竹棒子,不怕萬苦到大山上尋找苗竹棒子。
煙筒棒子選好后,再選擇是裹白銅的還是裹黃銅的。那時,裹一支煙筒的價錢在10—30元不等。一番討價還價之后,銅匠開始裹煙筒了。
銅匠師傅先用刀削去竹節(jié),使棒子光滑、圓潤,根據(jù)棒子的粗細來確定棒子的長短。竹節(jié)的長短也是有講究的,按照生、老、病、死、苦循環(huán)計算,最后一個節(jié)必須選“生”。然后拉風箱燒著爐子,拿著小竹棒架在爐子上面烤熱,再用小錘將竹棒調(diào)直,之后再用鉆頭把棒子里的竹節(jié)打通。
依據(jù)主人的選擇,銅匠從工具箱里找出一塊碎銅片,用剪刀將銅片剪成棒子頭一般大小,放到鐵砧上打孔。孔口如黃豆般大小,緊貼在棒子上面,用細鐵絲套住固定在竹棒子下面。再在棒子的頭上套一個尖尖的銅泡,拿小錘輕輕敲打幾下,煙筒就裹好了。
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不斷好轉(zhuǎn),吸黃煙的人越來越少,除了少數(shù)老農(nóng)之外,很少看到年輕人吸黃煙了,吸煙的人都到小店里買香煙抽。如今,鄉(xiāng)下再也見不到裹煙筒的銅匠師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