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蒜粑
徐橋小吃很多,豆角子粑,甜粑,香瓜粑,水菊粑,打印粑,盞子糕粑……今天重點講下小蒜粑:
小蒜又叫薤白、茆蒜等,當然也有一個名字更能體現它的特點:野蒜。小蒜樣子雖然普通,卻有很好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上百度搜一下,《別錄》上說:“主霍亂,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溫平,除邪痹毒氣。”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小蒜不僅營養豐富,還有預防貧血和解毒作用,能夠促進毛發生長和防止皮膚老化。
小蒜不是主菜,平時很少上餐桌,只有在三月三的時候,它才有特別的吃法:小蒜粑。這個時候,小蒜長得很快,其他蔬菜還未上市,因此勤勞聰明的先祖發明了小蒜粑這道美食。
小蒜粑好吃,但是做的工序卻不簡單。先要去野地里采小蒜。為采到好的野蒜,要去山腳下、荒灘邊,因為那些地方去的人少,小蒜長得茂盛。采回來的小蒜要擇去雜草,洗凈切碎。臘肉要年前就準備好,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用小罐子腌好。鹽要放得恰到好處,多了太咸,少了就會腌壞掉,這個分寸把握的準。然后是磨米粉,一開始是石磨,推石磨是體力活,基本上是大人承包了。后來是電磨,要跑好幾公里路去電磨坊。原料準備好了,先把臘肉丁炒出油,倒入切碎的小蒜翻炒,再倒入開水,放入米粉,攪拌均勻,趁熱做成粑的形狀。做好的米粑放入鍋中兩面煎烤至金黃色,就熟透了。趁熱吃上一口,表皮酥脆、里面軟糯,滿口是小蒜和臘肉的香味。做小蒜粑的工序是一樣的,但是不同的人做出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只有徐橋做的小蒜粑味道最地道、最鮮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