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匠
過去,剃頭匠師傅從事著一種古老的職業:即一到農閑時節,就提著他的剃頭藍子,走村串戶地為一些老顧客剃頭理發。 他的藍子里裝的非常簡單,一塊理發布、推剪、剪刀、篦子、梳子、剃刀、刷胡刷、撲粉、香皂等理發工具和洗頭用品。椅架旁邊掛一根蕩剃刀的牛皮帶;剃刀鈍了,隨時蹭一蹭,便鋒利堅韌。洗頭水與肥皂,藍子是自家自備的,到了年底再挨家挨戶地收取工錢,一年一個人才收取1、2元,一個月理發三次,并隨叫隨到。 師傅除理發外,給客人掏耳朵,更是拿手之活。師傅讓客人在軟椅上坐下來,又輕輕的把身體調整好方向,調整客人頭的角度,以便能讓他看到客人的耳孔。他先用一只手輕按著的頭預防晃動,然后取出一個小鏟慢慢的伸進耳孔,小心的挑動著耳垢,把耳垢集中起來,再換個耳勺把污物取出。然后,師傅開始拿著鏟、勺、刷等工具,在那人耳洞里進進出出的。客人只是感覺有東西在耳里動,騷騷的、癢癢的。師傅就把一個只有一撮毛的掃子在耳朵里轉一下,首先讓你的耳壁適應那癢勁,然后就輪流拿著不同型號的掃子在耳洞里來回伸縮。一邊伸縮一邊轉動,由淺入深。剛開始是在耳孔的外面輕搔,慢慢的轉進去,此刻客人的耳朵已癢得不行了,那掃子越轉越快,越轉越深。轉到耳孔的中間時候,與耳同側的身上雞皮疙瘩,隨著掃子的深入,另側的雞皮疙瘩也起來了。當掃子轉到不能再深的時候,人覺得骨子里發癢恨不得伸手去抓,又覺有種莫名的快感。師傅邊在給客人掏耳朵邊介紹這些用具——耳拔、耳欽、耳刀、耳夾、耳掃、耳筒等小八件。 如今,剃頭匠們大多放下挑子,開起了理發店。理發工具也不光只有推子、剪子,還添置了電吹風、電推剪,洗頭用的肥皂也換成了洗發水。最近十幾年,街面上雖然美容美發店盛行,卻又出現了不少漂亮的美發小姐不屑于剃頭,修面的尷尬事。但在鄉村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懷念剃頭匠,懷念當年剃頭的那份安然、那份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