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茶館——歲月沉香大碗茶 唐茂林
冬日里九十點鐘,鉆出寒夜的太陽,漸漸帶些暖意,這時候唐家茶館開始陸續上客了。 唐家茶館是徐橋老街上的老字號,有兩間鋪面。紅土山一條貫通東西的巷道,把老街分成上街和中街,唐家茶館就開在靠近中街街口。早前,一塊錦旗狀的舊布招牌從茶館閣樓上斜飄而下,遠遠望去,各色迎風起舞的招牌,參差不齊的馬頭墻、棕褐色鋪子、光可鑒人的青石板街道,頗有“水村山郭酒旗風”的詩風詩韻。唐家茶館有不少年頭了,打從記事起,就看到店里老板娘忙忙碌碌地張羅著;父親說他記得一開始是老板娘的老子帶著老板娘,到底什么時候開的,具體記不清;反正到如今老板娘的兒子當掌柜,算起來已歷三代。唐家茶館不僅是唐家祖孫三代的營生,也成了老街人不變的記憶。 八仙桌,長條凳,大瓦壺,系著圍裙的小伙計拎著添水的大瓦壺在各桌間往來穿梭。來自鎮上和十里八鄉的茶客,喝著大碗茶,七嘴八舌地閑聊著,依舊是小時候那番景象,那種味道。喧囂的熱鬧和和濃濃的茶香,從茶館里溢出,充填著小巷,充填著老街。 大碗茶是唐家茶館的特色,記得小時候,十里八鄉上街趕集的、做買賣的、肩挑背駝或推著小推車到糧站交糧賣稻的,都喜歡到唐家茶館歇歇腳,喝口大碗茶。唐家茶館做生意一向地道,茶葉算不上太好,但也不會太差,絕不會以次充好。聽說他家老掌柜只進太湖山里茶,一般選夏前茶。賣的也不貴,一大藍邊碗茶五分錢,炎炎酷暑,清涼碧綠的一大碗茶下肚,保你潤喉留香,生津解渴。
168700059b9cba7f08fb.jpg (53.4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3-13 17:41 上傳
上了年紀的人,喜歡泡唐家茶館。幾個相熟的老漢聚到一桌,叫上一壺茶,一上午就一上午,一下午就一下午,黃煙筒在大家手上轉著抽,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大至國際國內,小到子女兒孫,家長里短也好,奇聞趣事也好,不好的,陪上一聲嘆息,有趣的引發一陣笑。人們喜歡唐家茶館,不僅這里茶香人好,最緊要的是,聚在這里讓大家舒心,愜意。特別是那些留守或孤寡老人,唐家茶館就象他們的家,是他們驅逐孤寂打發時光的所在。水氣茶香裊裊中,龍門陣一擺,一上午或一下午,眨眼就過去了。 茶客們喜歡唐家茶館,還因為掌柜人好,熱情和氣,無論是戴麥草帽的,還是赤腳穿草鞋的,是匆匆而來的過客,還是天天光顧的老主顧,不管是誰進店,老板娘和伙計從不分成色,永遠是笑臉相迎,熱情地招呼著:“您來了,您先請坐,茶就上”,要么“您老有幾天不見,家里忙羅?”。老茶客在這里特別自在,就象到了自家。人們笑稱老板娘為《沙家浜》的阿慶嫂。 如今老板娘“阿慶嫂”,早已雪染雙鬢,給自個辦了“退休”,茶館一古腦交給兒子打理。自己跟老茶客們一起喝喝茶,擺擺龍門陣,象茶客們一樣,樂享悠閑自在的時光。小掌柜掌事以后,對唐家茶館做了裝修改造。那塊閣樓檐上飄了幾十年的布招牌,換成了懸掛在店鋪門頭上紅彤彤的牌匾,鑲嵌了玻璃的雕花朱漆四開大門替換了老式板門,大門兩邊請人寫了幅“來不請去不辭無拘無束方便地,煙自抽茶自酌說長說短自在天”的燙金對聯,使得茶館古色古韻味更足。店堂不僅亮堂而且大了許多;原來除了前堂七八張桌,就是后堂。現在后堂改造了,容納的茶桌更多。還設了一個棋牌室呢。現在唐家茶館除了可以喝茶,還賣各種檔次的茶葉,打點小麻將,下下象棋什么的。中午不回家,茶館也供應簡單的午餐,當然仍舊延續唐家茶館的老傳統——價廉物美。 開了三代的唐家茶館,并不因為老街的陳舊過時而讓人忘記,也不因為開在深巷而生意冷落。幾十年來,滄海桑田人事變遷,唐家茶館依舊開在老街口,開在老街人的記憶里,一如既往地為街坊為鄉鄰提供大碗茶。唐家茶館歲月浸透的大碗茶里,飄溢的不僅僅是淡淡的茶香,還有徐橋老街和十里八鄉濃濃的鄉音鄉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