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鼓歌_UW7kY 于 2017-3-5 20:51 編輯
白崖寨記游 劉臧壽
205148813960193168.jpg (176.7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3-5 19:34 上傳
春風麗曰伴我行,到了趾鳳經涼亭。 粉墻黛瓦屋舍儼,地整苗壯道路平。 皖省西岳大山峰,神州南國小長城。 白崖寨突峰兀立,雁戀坡下溪唱吟。 窄徑凌空通天路,摩天飄巖動魄魂。 一夫當關險易守,萬人攻寨步難行。 “最上一乘"史可法,篝火未燼廿七軍。 “是歌是泣”成歷史,“還死還活”悼英靈。 盛世古堡迎遊客,靚女帥男步青云。 登上“龍門”我自矜,老者年已近八旬。
506341814525645694.jpg (133.9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3-5 19:34 上傳
后記:正月廾九,風和日麗。我們一行四人,沿著105國道,經我縣城西鄉,過宿松縣涼亭河古鎮不久,一溜直插云霄的山峰下,片片粉墻黛瓦頗具徽式建筑風格的民居便搶入你的眼簾,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鳳臥龍棲"的趾鳳鄉了。
趾鳳,村前有條河,水清可見鵝卵石鋪就的河床。據說,此河即“雷水”一脈,雷水最終注入“雷池”,故“趾鳳”與“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同時問世于距今一千八九百年前的魏晉時期;而"趾鳳"一詞更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有只鳳前來尋凰,尋到后雙雙來此河內“羽扇趾舞",后,雙雙離去,“趾河"、“趾鳳鄉"由此得名。
趾鳳民居背依的就是我們今天要攀爬的白崖寨。當我們走進上書“白崖寨”三個大字的木制大門時,石級鋪就的直通似乎無窮高遠的通道便立現眼前。我們拾級而上,初始甚覺輕松,如履家中樓梯,但當我們走到海拔約二三百米處的“攀龍門"時,再上,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為拾級而上,需抬高腿腳,而石級稍厚處,膝蓋就幾乎要彎曲成九十度了。過攀龍門再上,就是窄道凌空,飄崖摩天的“天梯”了。到此,我只能望天梯而長嘆,想勝境而遠思了。這時走來兩位護林員,其中長者向我打招呼:“老先生,高壽?” “啊,啊,謝謝!七十八啦!” “風景還在上面呢!但再上,坡陡階滑,看來老先生只能止步于此了!” “啊,哪一一是否請您一一” “好吧,我就簡單介紹介紹上面的景點吧!” 于是,我們在這古樹繁蔭,茂林修竹,珍禽啁啾,溪水唱吟的環境里,在兩棵直插云霄的喜樹下席地而坐,聽這位護林員同志講述我難以親臨的勝境。
白崖寨由雁戀坡、東峰、西峰等五大山峰組成長城般的連峰,故有“南方小長城"之譽稱。這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動亂年代人們在此壘寨御寇,亦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史可法與張獻忠曾在此一場惡戰,史轉敗為勝,題“最上一乘”四字于崖壁以記功留念,并留下“聽澗底泉聲,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階前月色,問英雄還死還生”的千古名聯。白崖寨上建有“紅二十七軍紀念亭",以紀念在此為民族與曰寇浴血奮戰的抗日英雄,……。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就過去了,護林員同志要下山午餐,我們臨別依依,我感謝他的熱情,他一再叮嚀我下山時要橫著腳步走,步步走穩。
十二時許,我們下了山,再回首望那直插云宵的白崖寨諸峯,不禁想起了毛主席的《十六字令》:“……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丁酉年二月初二日于壽香居
764325126045735970.jpg (156.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3-5 19:34 上傳
365707349682663356.jpg (145.8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7-3-5 19:34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