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莊重 于 2020-1-21 22:08 編輯
未標題-1.jpg (24.4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11-2 19:49 上傳
讀過劉波(湖南株洲市作家)的散文集《葉脈上的印痕》,我突然想起發生在汶川大地震搶救現場的一幕:地震過后的第二天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名救援人員在奮力挖掘,尋找存活的傷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了: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里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吮吸著,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粘滿灰塵的雙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場搜救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女嬰抱起,離開母親的乳頭時,女嬰立刻哭鬧起來。看到女嬰的反應,在場者無不掩面。
人們無法想象,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喂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里…… 母愛是永恒的——只有用這句話來詮釋這欲哭無淚的一幕。 母愛是永恒的,同樣在《葉脈上的印痕》這本集子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以竹林為承載對象來訴說對母親懷念的《母親,你永遠是我夢中的春天》一文,是這本集子的第一篇。全文的內容很簡單,“我”到竹林深處去看望我深深愛著的母親,竹林是母親親手栽種的,母親在這里長眠了整整三十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竹竿被風吹得斷裂的聲音,來形容失去母親的痛苦,母親棲身的竹林,被無情的山風所摧殘,被夾著冰粒的大雨所侵襲。以至于讓“我”感覺冰涼透骨,心仿佛被撕裂開來。 人生在世,誰都無法避免生離死別的痛苦,而母親的早逝,最是人生的第一大不幸。透過字里行間,可以想象出來,“我”幼年喪母,一方面要承受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承擔起照顧更加幼小的弟弟的責任。正因為如此,“我”就更懷念母親健在的日子:在母親的身邊,在母親的懷抱中,我是多么的幸福和溫暖。我就在這被母愛包圍的記憶里忘卻了整個世界的存在…… 母愛是永恒的,那竹林深處傳來的歌聲,是母親對“我”深情地呼喚,懂事的“我”將帶著母愛走天涯,不再害怕孤獨,不再畏懼午夜的凄寒…… 母愛是永恒的,因為在這“漫漫人生路上,母親堅定而溫暖的目光將一路相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