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時這個公司的通訊員叫章國良,他見我在報社工作,懇請我想想辦法,我說,那最多是我在報紙上給你多宣傳宣傳啰,但是,企業報畢竟發行量小,要擴大產品的影響還得另辟蹊徑。
我們行業有一份全國性的報紙叫《中國有色金屬報》,勞動服務公司領導請求宣傳部門能否為他們產品做做宣傳,在《中國有色金屬報》上發些文章。當時,我記得氯化鋅產品確實榮獲了各種獎勵,而且還銷往東南亞各國,并得到用戶好評,質量也相當不錯,可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銷路還是打不開。
企業電視臺為氯化鋅產品拍了一個宣傳片,在廠內也播放了幾次,看到拍的那個片子,勞動服務公司領導突發奇想,想把它送到中央電視臺去播發,擴大影響,而且也找到了我們。
宣傳部門李部長有一個朋友在央視《經濟半小時》當記者,部長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要我和章國良一起去北京,直接找劉曉萍(就是上面講到的那個央視記者,李部長的朋友),求她想想辦法。
我當時好矛盾的,一個小小的勞動服務公司,生產的一個小小的產品,開口就要上央視,談何容易啊!但既是組織安排,加上勞動服務領導殷殷期待,不好負了人家的一腔期望,于是我們領命去了北京!
當時我們企業在北京有個接待站,我們來到北京后,就在接待站給劉曉萍打電話,幾次都沒有接通,廠里邊也幾次來電話詢問,我都有些急了。
又是一個周一的早上,剛剛8點半,我又撥通了劉曉萍辦公室電話,這回居然有人接聽了。
“你好,請問劉曉萍劉記者在嗎?”我操作長沙塑料普通話客氣地問。
“哦,在啊,我就是,你是哪位?”接電話的正是我們要找的劉曉萍。
“呵呵,劉記者啊,我們是湖南來的,我們宣傳部李××部長給你帶來一封信,要我們捎給你,又不知道你有不有時間?”我連忙說明來意。
“這樣啊,老鄉來啦,歡迎歡迎……”劉曉萍是湖南邵陽人,到北京了,我們當然都是老鄉了。
“這樣吧,明天下午三點,你們坐地鐵在軍博下,我在地鐵口等你們,我手拿一本《讀者文摘》,我們就在那碰面。”到底是記者,劉曉萍一下就安排好了我們的接頭方式和地點,我高興地應允了。按我們想象,能夠當上中央電視臺記者,那家里一定怎樣豪華的,其實不然,劉記者家與普通人家毫無二致,可能是兩口子(她老公在《人民日報》當記者)都忙吧,兩個人住的兩居室也顯得空蕩蕩的,床、沙發、大立柜,外加四五把椅子之外,就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了。她熱情地拿出日本富士山產的紅梨給我們吃,還給我們聊一些國外采訪的趣聞。當她看完李部長的信,弄明白我們的意圖以后,就直言不諱地給我們說了:
按說像你們這類邊緣廣告的錄像新聞,到廣告部播出,30秒收費不會低于9000元。不過,你們也實在是來得太湊巧了,下周我當班,就將這篇錄像帶作為經濟新聞播出吧。再說,你們那勞動服務公司屬于小微企業,經濟效益也不好,我們有責任扶持,這個事你們就放心吧。
聽劉記者這樣一說,我們高興得連聲說謝謝。中午12時30分,參觀結束了,我們告別了劉記者,滿懷感慨回到了辦事處。
后來在北京玩的幾天,就是為了等待央視播放我廠氯化鋅產品走向世界的那個節目,這其中,我們也到了《中國有色金屬報》社,一版編輯已答應刊載我們所帶的關于氯化鋅產品走向世界的那篇稿件。
我們等待的時刻終于來到了,第二周周一的下午5時30分,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準時開播,其中播發的一條《湖南株洲YL廠氯化鋅產品走向世界》正是我們所期待的那篇電視錄像稿件;當天,《中國有色金屬報》也在一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這條新聞,我們十五天的北京之行終于取得圓滿結果。
一件看起來似乎難以辦到的事,由于天時地利人和我們辦成了。現在看來,當時縈繞在我心中的那一股成就感,竟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文中所有人名都做了變動)
我說,劉記者啊,我們得等到這篇新聞播出后才能回去的,這事真麻煩你了。
那好啊,你們也好在北京多玩幾天吧,那你們還有什么要求呢?劉記者問我。
我說,別的要求沒有,就想好好參觀一下中央電視臺。
劉記者看著我笑了,她說你這要求不低啊,許多省臺臺長來送新聞,一般都在央視門口接待一下就打道回府了,你們可好,還好好參觀一下……
我和小章相互看了一眼,心里直打鼓,生怕劉記者一口回絕我們,這可是我多年來的愿望啊!
“這樣吧,你們來一趟也不容易,誰叫我們是老鄉呢,那你們明天上午十時整來電視臺,給我電話,我下來接你們。人不能太多啊!”劉記者痛快地答應我們了。
回到接待站,我們兩人偷著樂了好一陣子,便立即把電話掛到湖南株洲,告訴工廠里中央電視臺某月某日某時某刻將播發我廠氯化鋅產品走向世界的新聞。工廠里在廣播站和電視里立即播發消息,要求全廠各單位組織職工收看。那陣勢,就像過節一樣。職工們備受鼓舞,我們廠還真了不起呢,連中央電視臺都播我們的新聞了。勞動服務公司領導更是樂得找不著北了,不斷夸獎我們會辦事,叫我們回來不要坐火車了,飛回來,單位報銷……
由于心里太高興,我們到底還是把第二天去央視參觀的消息透露出去了。當時在北京辦事處有我們單位十多個人,有幾個人還跟我關系很好的,他們聞訊就找到我們,央求跟我們一起去央視參觀,我被他們纏得沒有辦法,答應了幾個人的要求,第二天,當劉曉萍記者來到央視門口接我們時,她傻眼了,我們一共竟然來了八個人……
進央視參觀的手續相當繁瑣,除了查驗身份證以外,每人都要當場拍照,然后將照片輸入電腦,經相關處理,一個印有你的頭像的金屬準行證便被制作出來,你必須佩戴這種印有你個人資料的準行證,才能得以進得那張識別你的頭像的金屬門,另外,你還得有央視內部的人引領,才能進入央視大樓。就這樣,我們在央視門前足足忙了一個多小時,看到那些想進去參觀卻無從入門的人一個個不舍地離去,我們八個人喜滋滋地隨著劉記者進入了我們渴望已久的央視大樓。那個時期在電視里我最愛看央視的《綜藝大觀》等節目了,今天我要一睹其風采,我們一個個都顯得非常激動……
我和章國良抓住時機,以央視大樓為背景,趕緊照了幾張相,心里想的是回去可以在同事面前炫耀一番了,可惜的是,這些照片現在已經很模糊了……
劉記者跟我說,央視一共46樓,經濟半小時在28樓,我們今天就到28樓,然后從28樓往下參觀。
我說,劉記者你考慮得太周到了,真不知怎么謝謝你,歡迎你到我們工廠來做客(其實我也知道,作為中央臺記者,他們一天到晚都很忙,到株洲來只怕是無暇顧及的。)
沒想到的是,堂堂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辦公室除了規模比我們企業報社大以外,辦公室內的擺設和我們報社差不多,最有趣的是,桌子上到處堆的是稿件,難怪有人說文人不修邊幅,我來到一張蓋有玻璃板的桌子前,見玻璃板下面壓著好多信封,大多是香港郵寄過來的,劉記者告訴我,這是央視名記杜憲的辦公桌,杜憲走后,桌子一直沒有收上去。我記得杜憲這個人,她是在89年離開央視的,聽說現在到處請她,她都不露面,也可以算得上是國內外有影響的名人呢。杜憲的丈夫陳道明也是影視界很有影響的人物。
徐橋 發表于 2020-9-28 15:21
寫得好,情真意切!讓人羨慕!
歡迎光臨 徐橋論壇 (http://www.planaheadevent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